Wishlist 0 ¥0.00

从开源中来,到开源中去——记龙芯平台浏览器研发之路

  龙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秉承一个目标:支撑国家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沿着这条道路,龙芯3A1000、3A2000、3A3000接连发布,3A4000即将流片,每一代性能几乎都翻倍提升。建设信息化体系,除了要求通用处理器逐代升级,操作系统逐代演化之外,核心API软件的建设更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浏览器作为桌面的核心API软件,云端的重要入口,龙芯早早就进行了技术积累和布局。

  龙芯公司从2013年正式成立浏览器研发团队,从成立之初,浏览器团队秉承的技术路线就是:从开源中来,到开源中去。目前国际上的四大浏览器平台Firefox、Chrome、Edge、safari,其中Firefox由mozilla完全开源、Chrome的开源版本有Chromium、Edge部分开源(windows系统)、safari基于开源webkit而来(苹果系统)。龙芯同时支持Firefox浏览器和Chromium浏览器。

  为了支持党政信息化业务,龙芯累计发布了Firefox24、Firefox45、Firefox52、Chromium31、Chromium60等产品。浏览器的用户体验有产品皮肤功能特点的因素,更多的则在于内部技术通路的打通。JS引擎作为浏览器的三大核心组件之一,对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有着重要影响,浏览器团队经过长时间打磨,完成了JIT技术的研发,累计4万多行代码,并协助开源社区人员,完成了MIPS分支在Mozilla和Chromium国际开源社区的代码提交。JS引擎技术是浏览器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国内从事该技术的团队估计不会超过20人。为了提升浏览器HTML5、WebRTC等音视频应用用户体验,龙芯完成FFmpeg、libvpx、openH264等基础视频编解码库的优化,独立累计向开源社区提交数万行代码。为了提升图形图像用户体验,龙芯完成了skia、jpeg、libyuv、pixman等基础图形图像库的优化并开源,部分已经提交到国际开源社区,累计1万多行代码。

aa011221e594a0f1722c06a4c0c317f6.jpg

龙芯近期向Firefox社区提交的部分patch

6f1c9e8c12ba551b8a50a62cdda86c8f.jpg

龙芯近期向Chromium社区提交的部分patch

  浏览器的用户体验除了内部技术通路的打通,浏览器的产品品质也至关重要。浏览器作为平台级软件,其复杂度不亚于桌面操作系统,如何保障浏览器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基础问题。一方面龙芯对客户问题及时响应、解决和归纳,另一方面,浏览器自带有数百万的自动化测试集,龙芯平台上的通过率已经达到99%以上,超过X86/Linux平台,远高于其他平台,有效保障了龙芯信息化的推广。

  “从开源中来,到开源中去”,进而形成对开源的组织和发展能力,与开源社区形成良性发展。这不仅仅是龙芯平台上浏览器的研发思路,也是龙芯操作系统、软件生态建设的思路。龙芯生态建设,我们在路上。

 

基辛格: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启蒙运动的终结

导言

  本文作者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为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先后担任尼克松与福特政府的国务卿。他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本文出自《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基辛格从一位政治和历史学者以及一位政治家的角度,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呼吁技术与人文经验相结合,共同应对未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终结

——哲学、智识及一切层面上,人类社会都还未准备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兴起

作者:亨利·基辛格

翻译:陈默涵

  三年前,一次研究跨大西洋问题的会议议程中纳入了人工智能的主题。这不在我的兴趣范围内,我差点就略过了那场讨论。但演示一开始,我便被牢牢吸引住了。

  演讲者描述了一个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个程序即将可以在围棋比赛中挑战国际冠军。围棋比国际象棋更复杂,而一台电脑竟可以掌握围棋,我很惊讶。 在围棋比赛中,每个棋手部署180或181个棋子(取决于他或她持方的颜色),双方交替放置棋子到空板上。通过更好的战略决策,更有效地控制己方领地,困住他或她的对手的一方获胜。

  演讲者强调,下围棋的能力无法预先编程。他说,他的机器通过实践,自学掌握了围棋。电脑按照围棋规则,和自己下了无数局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它的算法。 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技能远超人类导师。 事实上,在演讲结束后的几个月里,一个名为AlphaGo的程序将与世上最厉害的棋手对弈,取得完胜。

  当我听着演讲者赞美这一技术进步时,作为历史学家和偶尔的政治家的经历使我停下来,开始思考。自学机器对历史会产生什么影响?它们通过只属于自身的特定程序运作获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现可能没有人类能够理解的目的。这些机器会学会了相互沟通吗? 如何在层出不穷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人类面对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变得像印加人面对无法理解、令人望而生畏的西班牙文化一样? 我们处于人类历史新阶段的边缘吗?

  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缺乏技术能力,在科技界和人文科学研究方面的熟人的指点下,我组织了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非正式对谈。这些讨论使我更关注这一议题。

  迄今为止,对当代历史进程造成最大影响的技术进步是15世纪印刷机的发明。它使对经验知识的追求取代了礼仪教义,启蒙时代逐渐取代宗教时代。个人思想和科学知识取代信仰,成为人类意识的主要标准。信息通过图书馆的扩张得到存储和系统化。启蒙时代是塑造当代世界的诸多思想和行动的来源。  

  但是现在,这个秩序在一个新的、更加广泛的技术革命下显得动荡不安。我们无法完全预测新技术的变革带来的影响,它发展到顶点时,可能会带来一个依赖于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机器、不受伦理或道德规范约束的世界。

  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已预示着一些问题,而人工智能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突出。启蒙运动试图使传统的真理让位于解放后的人的分析理性。而互联网的目的是通过积累和操纵不断扩大的数据,获取知识。人类的认知失去了个体特征。个体变成了数据,而数据变成了统治者。

  互联网用户强调检索和操纵信息,不注重在情境中、概念上理解信息的涵义。 他们很少探讨历史或哲学意义;通常,他们只想要获取与实时的实际需求相关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搜索引擎算法可以预测客户个人偏好,使算法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结果,使其可被第三方出于政治或商业目的加以利用。真相变成相对概念。信息可能足以击败一切智慧。

  用户置身于社交媒体中群众意见的海洋,不再注重自我审视。事实上,许多技术乐观主义者正是通过互联网来躲避孤独。所有这些压力都削弱了人们的意志。坚毅的品格造就和维持信念,这只有走在孤独的道路上时才能实现,而这是创造力的本质。  

  互联网技术对政治的影响尤其突出。针对微型群体精准投放信息的能力打破了先前就优先事项达成的共识,允许政治讨论中对特定的目的或诉求予以关注。 政界领导被困在来自种种特定事项的压力中,不再有时间思考或反思时代背景,压缩了展望未来的空间。  

  数码世界强调效率,会阻拦反思。为达到速度,激进变得比思虑周全重要。不是内省,而是小团体们的意见塑造了数码世界的价值观。虽然数码世界成就斐然,但是它强行施加给社会的东西已经超过了它带来的便利,具有自取灭亡的风险。

  互联网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人类的认知的发展前景可期,前所未有。也许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可以依照人类的思考过程,发掘和解决复杂、看起来抽象的问题。

  这种技术水平远高于所谓自动化。自动化事关手段,通过合理利用机械化设备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人工智能则事关目的,它确立自己的目标。鉴于其成果是由自身评估的,人工智能具有本质的不稳定性。人工智能系统在运作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停获取并即时分析新数据,然后根据这一分析努力改进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发展出了以前被认为只有人类独有的能力。通过作为代码接收的数据(例如游戏规则),以及一些它自己收集的数据(例如100万次游戏的迭代),它可对未来做出战略判断。

  无人驾驶汽车说明了传统的人工控制、软件驱动的计算机工作情形和人工智能试图探索的世界之间的差异。开车过程中需要判断诸多无法预测、无法事先编程的情况。用个著名的假设来说,如果一辆汽车被迫需要在某种情况下选择杀死一个老人或杀死一个孩子,会发生什么?它会选择谁? 为什么?在它的抉择中,哪些因素会被优先考虑? 它能解释它抉择时的基本原则吗?如果被问到这些问题,人工智能如果能够沟通的话,它给出的真实答案可能是,“我不知道(因为我遵循数学原则,而不是人的原则)”或”你理解不了(因为我已经被训练成以某种方式行事,但没有接受解释行事方式的训练)”。然而十年内,无人驾驶汽车就可能会被广泛使用。

  我们要想到,人工智能会比人类更快地犯错、犯更大的错。

  人工智能研究目前局限于特定的活动领域,研究正希望带来能够执行多个领域的任务的“通用型”的人工智能。 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活动由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比例越来越高。 这些算法是所获数据的数理阐释,而不能解释产生数据的基本社会现实。 矛盾的是,在世界变得更加透明的同时,也会越来越神秘。 这个新世界与我们所拥有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我们又将如何在其中生活? 我们将如何管理人工智能,改进它,或者至少可以防止它造成不利。一切最终指向最深处的担忧:人工智能可以比人类更迅速而明确地掌握某些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会让人类变得无能,甚至削弱人类境况本身,因为人工智能把人生变成了数据。

  人工智能将及时在医药科学、清洁能源、环境问题等诸多领域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正是因为人工智能依据不断发展、尚无定数的未来做出判断,其结果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三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科幻小说假设了人工智能攻击其创作者的场景。然而更可能的危险是,人工智能由于其内在的语境缺失而误解人类指示。最近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它被用于以19岁女孩的语言模式生成友好的对话。但实际上,机器无法理解内置命令中“友好”和“合理”语言的必要性,其所生成的对话变得要么充斥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要么在互动中带有极强煽动性。技术界的一些人声称该实验构思不佳、执行不力,但它阐释了一个潜在的不明确性:人工智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指令的语境?有什么媒介可以帮助Tay定义何为“冒犯言论”?鉴于人类其实并不普遍认同”冒犯“的涵义,我们是否可以在早期阶段时,检测和纠正在我们的预期框架之外行事的人工智能程序? 或者,如若不管不问的话,人工智能将不可避免地会和人类预设框架产生偏差,而这些偏差会升级成灾难性的偏离吗?

  其次,在实现预期目标时,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人类的思维过程和人的价值。AlphaGo通过战略性、前所未有的下棋方法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人类对这种方法还毫无概念,也没有成功学会战胜自己的这种下棋方法。这些超出了人脑的能力范围吗?或者说,现在人类可以从新老师的展示中学习下棋招数吗?

  在人工智能开始玩围棋之前,围棋具有不同层次的目的:玩家不仅要赢,而且还要学习可能会适用于生活中其他场合的新的策略。相反,人工智能则只知道一个目的:赢。 它不是在概念上,而是在数学算法层面,通过对其算法进行边际调整来“学习”。 所以人工智能在学习着以不同于人类的方法赢得比赛时,改变了围棋的性质和影响力。是不是所有人工智能都有这种一心一意坚持独占鳌头的特征?

  其他人工智能项目开发出工具,可生成一系列针对人们问题的答案,并以此来调整人类思维。除了事实问题(如“外面的气温多少?”)之外,关于现实本质或生命意义的问题值得深思。 我们是否希望孩子跟着不受限制的算法塑造价值观? 我们是否应该限制人工智能对提问者的了解,以保护隐私? 如此一来,我们要怎样实现这些目标?

  如果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比人类快得多,我们应想到,人类做决定依据的试错过程于它而言可能也会更快,即,人工智能会比人类更快地犯错误、犯错的程度更大。正如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经常提及的, 不可能通过在程序中设置警告,要求程序的结果“道德”或“合理”,以减少错误。人无法定义这些名词,由此产生了一整套学科的理论原则。 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因此成为定纷止争的仲裁员?

  第三,人工智能可能会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但无法解释它得出结论的理由。在诸如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博弈等领域,人工智能的能力可能已经超过人类。如果它的计算能力继续快速增加,人工智能将很快能够做出较优选择,与人类的优化方案至少有略微差异,甚至可能差别很大。但到那时,人工智能能够以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为什么它的行为是最佳吗?或者说,人工智能的决策超过了人类的语言和理性能解释的范围吗?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出了解释周围世界的方式 :中世纪的方式是宗教;在启蒙运动中,解释方式为理性;到了19世纪,人们用历史解释世界;在20世纪,人们选择意识形态来解释。对于我们将要迈进的世界,最困难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的解释力超过人类的意识,社会不再能够对他们生存的世界做出有意义的阐释,人类意识将会变成什么样?

  在人类的经历沦为数据、数据通过内存进行自我解读的世界里,意识应如何定义? 谁对人工智能的行为负责? 如何依据人工智能的错误来确定责任? 鉴于人工智能可以想得更深、甚至可能会规避法律设计,可否通过人类的法律系统设计,跟上人工智能的节奏?

  说到底,人工智能这个词可能用得不妥当。确实,这些机器可以解决以前只产生于人类意识的复杂、看似抽象的问题。但它们的特点是不会依据经验思考。 相反,人工智能靠的是全新的记忆和计算。由于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固有优势,它有可能会赢得所有需要赢的游戏。但我们作为人类的追求中,比赛不仅仅关乎输赢。比赛是关于思考的。若把数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思考过程,并且要么试图自己模仿这个过程,要么只是接受这个过程结果,我们有可能失去一直是人类认知本质的能力。

  这种演变的意义体现在最近的程序设计AlphaZero中。它下象棋的水平高于国际象棋大师们,风格在国际象棋历史上闻所未闻。对它来说,区区几个小时的自我对弈后,它就达到了需要人类1500年才能达到的的技能水平。 AlphaZero只被告知游戏的基本规则。 它的自我学习过程不涉及任何人类或是人为产生的数据。 如果AlphaZero能够如此迅速地掌握象棋,人工智能在五年内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对人类认知的一般影响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本质上加快了抉择的道德因素起了什么作用?

  通常,这些问题被留给技术人员和相关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去解决。哲学家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其他人曾帮助塑造世界秩序的概念,现在则因缺乏对人工智能机制的了解或被人工智能的能力所震慑,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相比之下,科学界则努力探索成就的技术潜能,技术界专注于大规模、神话般的商业前景。它们的动力都是推动科学发现的极限,而不是理解科学发现。 在治理问题上,就本文主题而言,科学界更有可能关注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和智能,而不是它所带来的人类境遇的转变。

  启蒙运动本质上始于由新技术传播的哲学见解。我们时代的情况恰恰相反。当下已存在可以统领一切的技术,但需要哲学的指引。许多国家已经把人工智能立为国家主要项目。美国尚未从国家层面系统地全面探究人工智能、研究其含义或开启终极学习的进程。尤其是从人工智能与人性相关的角度来看,这议题本应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政治和哲学方面缺乏经验,就像我面对着技术一样。他们应该多问问自己一些我在此提出的问题,从而为他们的技术工作寻找答案。 美国政府应该考虑由杰出的思想家成立总统委员会,协助国家扩展视野。有一点很肯定:如果我们不尽快开始这项工作,不久我们就会发现开始得太晚了。

  文章来源:

  Henry A. Kissinger, How the Enlightenment Ends, The Atlantic, June, 2018.

  网络链接: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8/06/henry-kissinger-ai-could-mean-the-end-of-human-history/559124/

李彦宏迎战谷歌?

  ▲百度总裁李彦宏对谷歌回归的评价

  “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我们无法证明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8月7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布朋友圈回应Google近期回归时如是说。

 

  李彦宏说,“如果现在Google回来,我们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再PK一次,再赢一次。”

  近期,有关谷歌回归的传言渐多。今天《人民日报》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说欢迎Google回归,但前提是遵守中国法律。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推文已经删除。

  百度与谷歌的PK,战场或许已经发生改变。这一次的战场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技术边界拓展和创新成果分享。

  在他看来,2005年加大投入的百度,已经从技术和产品反超谷歌。201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搜索退出中国市场,而此时百度的份额达到了70%。李彦宏认为不是谷歌退出成就了百度,而是百度已经在当时超越谷歌。

  不过,在8月7日回复给新京报独角鲸科技的邮件里,谷歌只是表示,对此事不做评论。

  ▾

  谷歌搜索引擎要回来?

  高调宣布离开中国市场8年后,谷歌突然在中国动作频频。

  在北京建立了谷歌AI中国中心。接着退出了中文版手机应用Files Go,最近又在微信上线小程序“猜画小歌”,一时间引无数“灵魂画手”出洞。

  本月初,美国媒体报道称,谷歌将重返中国市场,带着更改版的搜索引擎Dragonfly。

  那么,谷歌真的要携带搜索引擎回归中国吗?

  8月6日下午,人民日报海外版推文表示,欢迎谷歌回归,前提是遵守中国法律。

  而在以往,谷歌还曾以广告业务仍在中国经营等原因认定,谷歌曾对新京报表示“从未离开过中国”。

  但对网民而言,搜索业务曾经是谷歌的代名词,而他们这些年在百度的竞价排名体系下,面对垃圾信息已经不堪重负。

  因此,自从谷歌搜索业务退出中国,谷歌什么时候回归,以及以何种方式回归,都是产业上下的关注焦点。

  这一轮谷歌回归之声明显增强。这些新闻事件本身与谷歌在中国举办“人机围棋大战”等文化活动不同,而是与谷歌业务和战略相关,因此最为外界所重视。有实锤的有下面三件:

  其一,谷歌陆续在中国发布了两个消费级产品。6月1日,谷歌上线了一款文件管理应用,而其全球版本已与半年前发布。这款产品用于用户手机管理,其核心功能就是清理、查找和分享,但对谷歌而言,工具类应该用往往与其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联。

  另一个产品是,7月18日,谷歌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名为“猜画小歌”的小程序。简单来说用户根据给出的词条作画,而背后由谷歌人工智能做出盘那段,如果成功就进入下一个词条,如果不成功就结束。这款产品早在2017年就在海外推出,是谷歌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或者说是一个互动宣传。

  其二,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7月25日官方披露的一则消息,该委员会主任陈鸣波率团访问硅谷期间,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学工农四Verily和无人驾驶公司Waymo达成共识,下一步将引入这两个公司的项目。谷歌CEO桑德·皮查曾与代表团会面。

  其三,谷歌在去年12月宣布将在北京设立人工智能中心。该中心将由谷歌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和研发负责人李佳共同领导,前者已经开始对外招聘20多个职位。该研究中心将与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一起工作,并推出自己的产品,资助人工智能会议,以及与中国研究社区合作。

  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李飞飞在博客中国写道,我相信AI及其带来的好处没有国界,无论是在硅谷、北京,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取得突破,都有可能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希望与最优秀的人才合作,实现它,而无论人在才哪里。

  另媒体报道称,谷歌或携搜索引擎Dragonfly。此外,谷歌正在与腾讯、浪潮等中国公司沟通,将其云服务落地中国。这些云服务包括Google Drive和Google Docs等,换句话说就是G-Suite云服务办公套件。事实上,腾讯正在帮助甲骨文将其云计算服务落地中国,因为中国政府要求这一行业必须有中资运营,并且取得相应资质牌照。

  不过,上述两则消息未经证实,谷歌也对此不予评论。

  ▾

  8年前百度真的赢了谷歌吗?

  八年前的2010年1月12日,谷歌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文表示,谷歌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称遭到”黑客攻击”并抵制中国政府的网络检查。

  随后的1月21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飞回应:“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不论哪个国家都有监管,不同看法可以通过法律手段。”

  谷歌退出中国,百度“占了便宜”吗?

  时隔八年后的2018年8月7日,李彦宏在朋友圈写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我们无法证明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谷歌是2000年先于百度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2005年更是加大投入,而百度是后来者居上,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谷歌在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退出中国时,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如果现在Google回来,我们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再PK一次,再赢一次”。李彦宏说。

  当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中国市场显示,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百度是中国流量第一大搜索引擎网站,2011 年10 月的流量占到整体搜索引擎流量的78%,其次是搜搜,占7.3%。谷歌和搜狗位居流量第三梯队,分别是2.6%和2.3%。

  ▾

  谷歌这些业务未离开中国,但已处“江湖”之远

  然而,产业对谷歌却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畏惧。尤其是其最重要的三个产品,分析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谷歌无法取得强势的地位。

  其一,搜索引擎。谷歌核心业务离开的那些年,恰好是中国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间。人们已经习惯用新的工具获取信息,今日头条信息流和微信内搜索已经取代了PC时代的浏览器+搜索引擎。

  如今,谷歌如果仅凭搜索引擎,已经很难调动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定制版本并不能如预期那般能够访问到用户所需要的内容。与之相反,搜狗陆续推出了学术、医学搜索,这些海量非中文站点的资源用户已经有了相应的渠道。

  Statcounter数据显示,2018年7月,百度控制着中国73.84%的搜索市场,阿里巴巴的神马以15%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奇虎360占据4.13%,搜狗获得3.89%,而谷歌为1.69%。不过,该机构并未给出为什么谷歌在中国仍有份额的原因。

  另一个为人关注的是应用商店,而这也是谷歌上一轮重返中国声音最强烈的产品,但早在2015年业界就已经达成共识,在手机厂商对应用分发话语权逐渐提升,而第三方则逐步整个至腾讯应用宝一家独大的市场中,谷歌如果以此回归,也只能寻找合作伙伴,独立难以生存。

  第三,云计算业务,而不仅仅是上述办公套件。这是谷歌近年来真正大手笔开动的基础设施业务,谷歌投入一系类资金收购符合其战略的标的,并且将管线宽带和无人机项目缩减投入,转向云计算部门。根据今年2月的四季财季报告,其云计算业务季度营收首次过10亿美元。

  谷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这些年在全球陆续落地,而只有在中国市场一直未有动静。但它的竞争对手亚马逊AWS加速落地,微软Azure则已经开始深耕市场。这一市场甚至比搜索引擎更大,也更加决定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谁将继苹果之后成为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但在这一市场,中国政府的监管原则是,所有中国的数据必须留在中国;所有的技术服务希望由中国公司提供。这意味着,外资云要想在中国提供服务,就必须寻找第三方承接,无法自建,而这曾拖慢亚马逊AWS在中国的发展进度。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阿里云仍以稳定市场领先地位、增加用户量作为发展策略,市场仍处于开拓期,而腾讯云、百度云以及众多的中国云计算创业公司也都虎视眈眈这一市场,随着数字化转型概念为传统企业所接受,上云成为趋势和必然,市场留足了蛋糕。

  但对谷歌而言,即使找到了第三方合作伙伴,其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仍将依赖第三方的服务能力,这仍是一个未知数。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唐欣告诉新京报独角鲸,如果谷歌回归中国市场,不会给百度带来太多威胁。百度本身在中文搜索领域技术就比Google强。目前搜索市场很成熟,百度已经成为用户习惯。其他搜索引擎,必须依靠自身其他产品引流才能勉强维持,Google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流量产品。

  ▾

  谷歌仍是全球搜索市场老大 李彦宏拒认“谷歌模仿者”

  今年1月,《时代周刊》亚洲版在封面上给予了李彦宏“the innovator(创新者)”的称号,在这之前外界喜欢称百度为“谷歌模仿者”。

  从李彦宏心里来讲,他从不认可这个说法。他发明的超链分析(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的专利比谷歌要早,他认为在技术上没有不存在去模仿谁。

  李彦宏曾对新京报独角鲸等媒体表示,百度和谷歌在各自市场都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大家会发现这两个公司很相似,谷歌成立时间比百度更早,谷歌在美国市场做得很成功,规模比我们大,所以我也不觉得奇怪有人有这种印象,就是百度是谷歌模仿者。”

  日前,百度公布了2018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百度营收260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网络营销收入210.6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总收入的81.1%。去年同期,网络营销收入占比为85.7%。

  据百度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百度搜索结果首条直接满足需求比例达37%,搜索结果中有38%来自熊掌号,超过1/6的搜索PV都覆盖高质量的视频结果。百度App六月份平均日活用户达到1.48亿,同比增长17%。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在国内搜索引擎的PC端市场份额中,百度占据73.84%,排名第一,神马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360搜索(4.13%)、搜狗搜索(3.89%)、Google(1.69%)位列三到五位。

  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中,2018年7月占有率排行第一的是谷歌,达到90.48%,Bing以3.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Yahoo!(2.21%)、百度(1.95%)、Yandex(0.84%)位列三到五位。

  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向媒体表示,百度成立的那一天就是一个AI公司,搜索是个AI驱动的产品,很多产品的创新都是跟AI紧密相连。“搜索很重要,我们会持续做下去,视频的搜索也会跟AI紧密结合。”

  2016年年底百度开始决定做信息流分发。百度201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信息流季度年化收入达到10亿美元(按照季度收入预估的年度收入)。百度官方数据显示,今年3月百度APP日活跃用户达1.37亿,同比增长18%,每日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30%。信息流内容中视频分发比例扩大到48%。同时,熊掌号已覆盖30%的搜索结果。

  李彦宏称,中国的科技公司今天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Google决定回到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这些年,中国的产业环境和发展规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科技公司在发现新问题,服务新需求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每个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都必须认真考量和面对。

周松涛:特斯拉到中国建厂 马斯克伸手就要50亿美金

7月10日,特斯拉终于确定落户上海,成为当地近年来招商引资的重大胜利。

  不过今天却传出消息说,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没有带钱来投资,准备跟中国的银行贷款建厂。

  话说特拉斯要来中国建厂,我们给出的优惠条件已经够多的了。他们想独资不符合我国相关政策,我们就修改了政策给他放行;他们想要优惠,我们的地方政府就争先恐后给出优惠条件;他们想要好的地皮,我们就在上海那样寸土寸金的地方给了他们地皮。

  最后他们竟然说,连建厂的资金都要跟我们借,这不就是明摆着要空手套白狼吗?

  马斯克伸手就要50亿美金

  8月1日,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有投资者质疑说,特斯拉公司已经亏损掉了那么多钱,现在正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困境,那么要拿什么去中国投资建厂呢?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回应称,他将利用中国本土资本来支持该计划,具体而言就是找中国的银行贷款来建设上海的新工场,并且马斯克很有自信能够获得贷款。

  根据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的投资协议显示,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预计所需资金高达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40多亿元。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这笔钱他不会通过出售股权进行融资的方式来获得,而是想从中国的银行获得优惠的贷款。

  这么大一笔钱,如果全部要从中国的银行贷款,那么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

  现在电动汽车的继续发展日新月异,中美经贸关系又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并且特斯拉本身又存在着不小的财务问题。

  可是上海临港项目距离投产却还有些遥远。根据特斯拉方面透露,该工厂最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开始生产汽车,要实现全面投产可能还需要五年时间。

  这也意味着国内银行向特斯拉提供巨额贷款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那么哪家银行敢放心大胆的借这么多钱给他呢?

  要知道银行不是风险投资机构,银行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健,然后才是收益与回报。如今美国的投资者们都不太相信埃隆·马斯克了,那么我们中国的银行凭什么要相信他呢?

  投资建厂只是骗钱把戏

  说起埃隆·马斯克,不仅让我想起一个人,那就是乐视的贾跃亭。

  在贾跃亭还没跌落神坛之前,许多乐视的粉丝常常将他比作中国的埃隆·马斯克。换句话说,埃隆·马斯克就是美国版的贾跃亭。

  当初贾跃亭也是施展各种财技,不断搞些高大上的项目,然后从资本市场上圈钱获取投资。结果搞到最后贾跃亭远走美国,然后留下了乐视的烂摊子和银行、供应商的一大堆欠款,以及无数被坑得血本无归的小股东。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乐视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如今就要开始热捧埃隆·马斯克,难道贾跃亭的教训还不够沉痛吗?

  特斯拉这家公司,虽然技术和名气都十分厉害,不过烧起钱来也是无敌。

  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仅仅在今年的第一季度,特拉斯公司的净亏损就达到了7.85亿美元,亏损额比去年同期的3.97亿美元猛增115%,创造了特斯拉自2003年创立以来最大单季度亏损额的记录。

  而相比之下,特拉斯公司的总营收为34.09亿美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的26.96亿美元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计算下来增长幅度仅为26.45%,远远不及亏损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特斯拉公司创立14年来,不仅年年亏损,而且亏损金额一直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为止总亏损的金额超过了60亿美元。

  但是烧掉了那么钱之后,特斯拉的产能却一直提升不上去,收了消费者几十万台车的定金,但是一个月却只能交付几千台车,按照这个生产速度,估计得十年才能完成手里头的订单。

  根据彭博社的预测,按照特斯拉平均每分钟消耗6500美元的速度,假如他没能够获得新的资金,那么它的资金可能将在2018年底消耗殆尽。

  于是乎从2016年以来,美国本土就不断有人质疑埃隆·马斯克是不是像贾跃亭一样的骗子,质疑特斯拉是不是庞氏骗局项目。

  因此在传出特斯拉要来华建厂的消息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埃隆·马斯克要来中国圈钱的把戏,到了今天传出要向中国的银行贷款50亿美元建设工厂时,更是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个骗局!

  网友评论:更是让人担心有内应!

About Us

Since 1996, our company has been focusing on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web hosting, server host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e-commerce and other Internet services, and constantly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providing enterprise-level solutions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support". As a Dell Authorized Solution Provider, we also provide hardware product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any's services.
 

Contact Us

Address: No. 2, Jingwu Road,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hone: 0086-371-63520088 

QQ:76257322

Website: 800188.com

E-mail: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